欢迎来到有娃,不惩罚、不娇纵,做和善而坚定的父母!
客服热线 400-009-3012
正面管教导师甄颖Elly分享三步曲—— ① 热情的开始
文稿来源:有娃家长学校 发布时间:2019-02-15 已阅读3249次



月初,我们预告了今年11月1日-4日正面管教导师甄颖将会来苏州,给苏州及周边的小伙伴认证一期家长讲师。所以,接下来的几次推送,我将带大家一起去深入地了解甄颖导师。


今天,先和大家分享甄颖导师这7年来的PD之路。(接下来的文字,将直接以甄颖导师的口吻转述。)



首先要分享的是,我的个人经历。我想先跟大家说一下,其实这个个人经历不太具备可复制性。说实话,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借鉴意义。


这个借鉴意义主要就是说,可能有人会想,Elly做正面管教7年了,她现在好像也挺有名气的,看起来很成功,我来听听她的经历,看看我能不能也获得一些成功。


这是我想说的,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太多借鉴意义,因为它是我的个人经历,而我只是和大家一样是个很平凡的人。  


咱们每个人都各自有各自的特点、各自有各自的长处。我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功。事实上,我相信每个人都已经在这几十年的生活里有了自己的成功了。


所以今天晚上分享的其实是我的初心,也是我的目标,是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我。看到所谓的名声、成功背后,我的平凡的经历。


了解我跟你一样,是一个平凡的人、一个平凡的女人、一个平凡的妈妈,做着一份自己很热爱的工作。这是一份非常大的幸运,而我为此非常感恩!


我会分三次分享,今天的主题是:热闹热情的开始;下一次次的主题是:全面全力的团队;最后一次是:平淡平实的个人。今天咱们来分享的是:热闹热情的开始。


每天的分享我都会以接下来这几张照片开始。


 

       

▲▲这是我2012年的工作照,从一张集体照中裁剪下来的。


         

▲▲这是我2013年的工作照,拍很多其他照片和合影时,捎带拍的。


           

▲▲这是我2015年的工作照,在教室里用专业照相机拍的,又经过后期大量修图。



▲▲这是我2016年的工作照,专门拍的,专业相机。



▲▲这是我2017年的工作照。在香港专业摄影师、专业摄影棚。第一张花钱拍的工作照。



▲▲这是我2018年的工作照,专业相机、专业摄影师,课程期间顺便拍的。


除了2017年那张在香港找专业摄影师在专业摄影棚的照片以外,其它所有的照片都是我的学员帮忙拍的,有威娜、有小玲、还有非非的老公权威,最后一张是长沙的臧臧。


你可以看到我这几年,我觉得做正面管教变得越来越漂亮了。当然,这跟更会化妆、更会打粉底、画眼线,而且还戴了美瞳有关系。当然我本人底子也不差,长得也不难看,但感觉越来越舒服了。我自己有这种感觉,我的学员们也经常这样说。


现在,我来讲讲我的经历:我出生在陕西省宝鸡市,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。  


我一半时间在宝鸡——因为这是我爸妈和我姥姥、姥爷住的地方。还有一半时间,放假什么的回西安——这是我奶奶家、还有我叔叔、姑姑家,一大家子住的地方。


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很小的城市,当时我们家住的地方也不在宝鸡市,在宝鸡市的边缘。我是铁路子弟,在一个铁路小学上学。还算聪明吧,学习挺容易拔尖的。


后来上中学,有的成绩好、有的成绩坏,也有不及格的时候,只有一门课从初中一直到大学都学得挺好的,那就是英语。


这个英语帮助了我一辈子,我现在明白这是上帝给我的一个天赋。而上帝给予我这个天赋不是用来炫耀的,而是用个体心理的学的话来说就是,生存和发展。


我妈妈是一个初中老师、班主任。我上高三的时候,我就去给我妈妈教的初中生们去上英语课,我就已经是一个老师了。


再后来,在上大学期间,我就参加一个加拿大和陕西省师大附中、师大附小合作的一个英语教学项目,到小学里去当老师,给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当老师。


再后来大学毕业后,为了挣钱,又去成人夜校,给一些中年的、甚至老年的成年人,给他们当英语老师。后来,我的正式工作是飞机发动机叶片的工业翻译。    


一直在靠英语吃饭,甚至到后来在西安失恋,然后就去了北京投奔我最好的闺蜜。出来又做了记者,但是是一个编外的。因为我不是北京市户口,我就在北京青年报做了一个编外合同记者,也是跟我的英语有直接的关系。


在整个这些期间,我都是很小的一个小人物。参加过一些大的项目,并且也得过奖、也出过书。但我本人的经历,是一个很小的小土豆。


这个小土豆,因为有英语这个能力,可以看到一些中文以外的信息,加上对记者这个行业很热爱,于是就去北京大学读了新闻学的在职研究生。


记者的眼界拓宽了,就希望做一位真正的记者,这是我当时的心声。于是后来从北京青年报辞职,去了国外媒体做记者,仍然在靠英语吃饭。那个时候的记者专业也不怎么好,虽然也是莫名其妙还得了一些奖等等......


在北京做记者的时候,遇到了我的前夫——我女儿的爸爸。我已经离婚7年了,正面管教的7年就是我离婚的7年。我们有个共同的朋友,认识以后,我是先怀孕,然后结婚、生女儿。我在怀孕8个月的时候,辞职生孩子、成为一个全职妈妈,做了3年半。


做全职妈妈的时候,还是很喜欢写字,就写了一个博客,叫做《混血小美》,在新浪上。因为写字还可以,孩子长得也很可爱,当时的家庭也真的很幸福,我们很相爱。再加上我前夫也很帅,他对我也非常好,所以种种原因加在一起,我的博客就成了国内点击量最高的育儿博客,有3、4千万的点击率,它感动了很多人。


现在还有学员和我说,我是看着你的博客长大的,我都是照着你养小美的方式养我自己孩子的。


后来出了一本书,叫做《和小美在一起》。这个书就是基于原来的博客,很多人也都还挺熟悉这本书的。



在写博客期间,认识了一位北京的妈妈,她叫年妈,年年的妈妈。我们都在新浪育儿博客圈里比较有名,我们也成为了朋友。


在2010年底的时候,我的婚姻破裂了。现在回想,两个人都挺幼稚,不成熟,不会处理人际关系里的挑战,小小的事情越来越大。2011年初,那个时候婚姻破裂,搬出来,成为一个单亲妈妈,我就需要养活自己。


年妈告诉我养孩子还可以上课,而且那个课还挺好玩的,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正面管教(Positive Discipline)。


我是一个行动力挺强的人,听到以后我觉得很有意思,我说那哪儿可以上课呢。


年妈帮我联系了当时在国内只有一位正在开正面管教课程的老师,她就是上海的Susie(张宏武)老师。


于是我就从深圳飞到上海,提前跟Susie联系了,去她当时正在上的课程里面插班,上了两节课。我都没有上过整期课,上了这两节课我就爱上这个课了。我也很喜欢Susie的上课风格,她是我的启蒙老师。


回来以后,2011年下半年,我就从简.尼尔森的官网上,买了一套家长讲师认证DVD教材。6张DVD,一大本用铁环装订的教材(不是你们现在拿的这种像书一样的,当时都很简朴)和一套书。


和我的另外一个在深圳的好朋友,叫Catherine,我们俩各买了一套,又帮年妈买了一套,一共3套,挺大一个箱子,请我的朋友从美国,一直背到了深圳,背回来的。


这是2011年下半年,我们3个人开始同时看DVD开始学。在2011年底12月23日那天,我在柬埔寨背包游。在一个小青年旅社里,我收到了一封邮件,来自简尼尔森和琳洛特。他们两位本人发给我证书,告诉我:我获得了家长讲师的资质。


获得这个资质之前我是开了一整期课的,而且我还收费了,等一下我来讲。


接下来过了一个多月,Catherine和年妈都拿到了证书,我们3个人都是通过DVD认证获得正面管教家长讲师的证书的,当时的证书还是WORD版本的。


简尼尔森和琳洛特都是本着你学到多少是多少,“go out  and  teach”,这是简·尼尔森和琳洛特经常说的一句话“出去教吧!不论你学成什么样,去教你会的,你都一定能够帮助到别人,而且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帮助到自己。”


我当时非常喜欢这种简朴的思想,我自己也一直是这么做的,我对正面管教的思想一直很简朴。


我刚才说,拿到证书之前我是开了一期课的,而且收费,确实是这样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,我没有觉得自己应该上免费课。


大概是因为我找的第一个场地,他收我的钱,那我就收学员的钱吧,第一期课就收了1000多块钱的学费。


是我和Catherine一起上课,在我当时住的小区的会所里租了一个房间。

       


你可以看到后面穿牛仔裤的是我,我旁边就是Catherine,Catherine旁边一个是刘佳,一个是王欣。刘佳从北京搬到了深圳,她是搬家到深圳的,她住的离我不远。王欣住在珠海,她们俩是我最早最早的学员。  


前面那个年轻的小姑娘是我找的我女儿幼儿园的护士,她叫Suki,她没有孩子,我请她来,付钱给她,请她帮刘佳和王新照顾她们俩的孩子。男孩是刘佳的,女孩是王新的,这样好让两位妈妈能够来上课。


从那时候开始,我就开始讲正面管教了。


在两年多里我换过13个场地,我没有自己固定的场地,哪儿有免费的,最好是免费的地方让我去上课,我就去。


我非常要谢谢一个人,就是叫阿曼。她是我的一个学员,她们家里条件比较好,光她一个人就给我提供过3个场地,都是她家里。




   

你可以看到,我在不同的地方上过课。有在人家里的,最下面这张照片是我们在一个教艺术,同时教钢琴又教美术的一个居民楼里,这个地方当时的主人叫梁良,后面我会提到她,也会专门地感谢她!


除了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”,我还经历了其他的挫败和尴尬:


我再分享一个:我记得我当时还在小区的会所开了一期体验课,来的人还挺多的,来了十几个人。


其中有一位爸爸,他的妻子是我的博客的粉丝,也很喜欢我的育儿理念,但他妻子是一个很大型公司的高层管理,她没有时间来上体验课,而爸爸是个全职爸爸,他有很先进的育儿理念。


他跟女儿的关系也非常好,是国内很少见的,非常棒的爸爸。于是爸爸来上体验课,这是一个又有知识、又有理念、又有一手育儿经验的爸爸。


我们当时是没有教材的,也没有你们现在一本一本的教材,什么教材都没有。因为外国人上课就是这样的方式,是来了以后给你发一张一张的纸,他们叫handout(课件),所以我当时就准备了一些纸条,这些纸条上就是咱们正面管教里那些教的话术、那些语言。


这个爸爸上完体验课以后,在出门的时候就把那个纸条扔在了地上,后来我知道了,他回去跟他的妻子说:“你不要去上那个人的课,浪费时间、浪费钱!”  


那这个话我是怎么知道的呢?


除了我的正面管教的心很朴素,我一直到现在,学员在我心目中很重要,学员的话我很愿意听。那个时候反正学员也少,也比较容易跟进,再去找他们。


我知道是这个妈妈请这个爸爸来的,她虽然没来,但是后来我打电话给她,请她给我反馈。我们聊聊聊,就成为朋友了。


后来她就告诉我说,我老公觉得这个课浪费时间、浪费钱,并且很详细的告诉我为什么?


我现在回头再看,她跟她的丈夫,她们俩的育儿方式也好、育儿理念也好,甚至生活的眼界、人生的眼界都比我当时高、比我当时宽。所以他们说得很有道理,我也很虚心的听,然后改。


后来这位妈妈不但跟我成为朋友,她还把她们家有2个地方,客厅2个不同的地方,把客厅拿出来让我用,给我当教室,让我去上课。


而且她还组织了她的朋友,组织了一个团购班。这群妈妈,不是一、两年的事了,不但团购了基础班,还团购了进阶班,后来还团购了收费的儿童班。


而且这位妈妈,后来她自己也成为了讲师。


那个时候,就是对课程真的是非常的用心。而且那个时候上课,没有什么前面的经验,也没有现成的教材,美国人上课和中国人上课是非常不一样的。


我后来发现这种给纸条、给一张散纸不适合中国人。我就自己开始写教材,那个时候的教材,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,而且是我一张一张打印出来的。

 


你看那个时候就是,因为我那时候DVD的家长讲师的指南,就是这么一个大塑料夹,然后里面是铁环,然后里面是拿纸打孔,所以,我以为正面管教的课堂就是要用这样的教材,我收到的美国的就是这样。


于是我也买这样的大塑料夹,3孔,3个铁环。然后一张纸一张纸这样打印出来,所以我现在对A4纸的克数、以及颜色、以及名称可熟悉了,因为那时候经常买,在家里用家用打印机一张一张地打,大概10页、20页(你现在看到的是120克的纸,比较厚。)拿打孔机,一小沓一小沓地去打孔,然后再装订,花很多很多的时间和精力。


后来我们团队最早期的讲师,李丹和李丛,她们最开始的课,也是这样一张一张打印出来的。


而且我当时记得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,就是这个墨水很快就会用完,那用正规的墨盒很贵,所以我们想节省成本,Linda就学会了一件事情,叫做联共墨盒。


要用联共墨盒就要买散装的瓶、散装的打印墨水,然后往联共墨盒里面挤,这个是一项技术难度很高的事情。


所以,那个时候Linda和虫虫要去上课的时候,经常是两只手都是黑黑的,沾满了要挤到联共墨盒里的墨水。


我当时是用了很多很多的时间去调整课程,学习教材。我的那本英文的家长讲师指南,当然因为跟铁环装订有关,真的是翻烂了,一点也不夸张,那3个孔都被翻来翻去被磨烂了。


我从淘宝上买了专门修补孔的贴纸,我一个孔一个孔把所有烂的孔,是个小圆环,单面的像不干胶样把它贴上去,所以我后来那本英文教材要比我买的时候要厚一倍。


而且,那个时候非常的注重学员的反馈,那个时候上课,一周上一次,一周只上三个小时,很多时间可以跟学员在一起,跟妈妈们在一起。然后听妈妈们的反馈,而且我们还经常出去吃饭,玩儿,唱K呀,很怀念那个时候。


我对学员的反馈非常非常重视,不仅仅是带领活动方面,就包括课堂的气氛啊,我的带领啊,跟学员的关系等等,我都很重视。


我记得有一次课在头脑风暴的时候,有一位妈妈说了一句话,然后另外一位妈妈没有记住“头脑风暴”不点评的原则,点评了第一位妈妈的话,并且直接给了她一个建议。第二位妈妈说:“你应该怎么怎么做啊。”我当时跟第二位妈妈说:“我们现在在头脑风暴,不要提供建议,我们会请这个妈妈自己选。”


事后,第二位妈妈跟我反馈说——我当时这样说话,让她觉得情绪不安全,而且她教我——你也可以说“我们请第一位妈妈反馈,当然第二位妈妈提供这个建议,也是出于一片好意。”


这句话——“她这样说也是出于一片好意”,我一直用到现在。确实,人家提建议就是出于一片好意。


当时的课程就是确实是越来越受欢迎吧,但是挺乱的。上的确实挺乱,也不是很成体系,然后教材也经常改。


学员呢,有的时候多一些,有的时候少一些。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课招人都超不过六个人。好奇怪,我有很多课程是六个人。


所以记得那个时候,如果我一个班可以招到十个人,我都好欣喜若狂的。


我要非常感谢梁良,就是上面有一张是我们在那个画画的那个教室里,那就是她的场地。


那个场地,梁良收费收得很便宜,而且她让我们用了很长时间。除了上课她收一点钱以外,其他时间——磨课呀,举行活动啊,只要她那儿有时间,她都让我用她的场地,而且不收费,非常感激她。


梁良的那个场地是我最后一个打游击的场地,我们因为那时候已经开始有团队了嘛,已经成为我们一个固定的聚会的地方。


那与此同时呢,虽然场地一换再换,学员招生也不是那么稳定,课程教材也一改再改,但是没有停下来。一直每周每个月都在上课,每周差不多也在上课。有一节是平时课,还有一节周末课,所以每周都会至少有两个班或者三个班。


而且与此同时,就是事情越来越多,志愿者越来越多。我们举行聚会也好阿,搞活动也好,甚至磨课,有的时候需要一些学员来,只要在群里一说,就会立刻有人来参加的。


那志愿者多到最高峰的时候,我自己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情,就是2013年简·尼尔森的中国行。





这是2012年10月,我第一次见到简·尼尔森,然后在她家住了一晚。我飞到圣地亚哥,然后简.尼尔森去机场接了我。然后2013年5月,她就第一次到了中国。


当时不仅仅接受我的邀请,她还去了北京。那时候是Alicia(王霄),她在北京的讲座是Alicia给她做翻译;还去了上海,Susie也举行了讲座,Susie给她做翻译,我们一起把简·尼尔森邀请到了中国。


她在深圳呢,举办了一场大型讲座,有700人。这个讲座对我来说特别特别能够代表正面管教的精神。


当时我从来没有办过,别说大型讲座了,我连100人的大型活动都没有办过,所以心里很没有底气。当时虫虫、Linda,还有很多人我们都已经在一个相对松散的团队里。


我说这怎么办呢?我们还要把票卖出去,卖不出去怎么办呢?于是我就抱大腿吧,我借助人家厉害的人,我就去找了我一个朋友——是新东方家长学校的主管(据说深圳新东方家长学校有6000多的家长学员)。


我跟虫虫一起去的,然后跟这个朋友见面,谈了一下。他很愿意帮忙,他一口就答应下来,说没问题,我们帮你办一场讲座,票什么都帮你卖,所有场地我都帮你做好,但是他说:“我们需要以新东方家长学校的名义挂我们的牌来办”。


我当时不懂,什么都不懂,是虫虫给了我信心。她说:“这是咱们自己的事情,咱们不用借助别人,我们自己来办。”


于是我们就开始招志愿者,全是我们的妈妈学员,一会儿你会看到照片,我们自己承办了这场讲座。门票设计和海报设计,还有讲座的主持,都是虫虫。


我们还找了一些赞助商,梁良帮了很大的忙。等一会儿你会看到我的照片里的裙子,就是梁良找的赞助商,一个服装赞助商——叫“歌莉斯”,他们租给我的那条裙子,背后的吊牌还在呢。


我们又装很多的袋子,袋子里面有我们的介绍、正面管教的介绍,还有这些赞助商的介绍。


700多个袋子,我们都是在当时有一位学员妈妈叫李娟,在她家里——她们家很大,客厅的过道很长,我们十几个人,像一队流水女工一样,一个环节、一个环节都坐在地上装了700多个袋子。然后又每个人拎上几十个,跑好几趟,装到了几位有车的妈妈的车的后备箱里。


我们当时讲座的地点是深圳报业大厦,谁在楼下做迎宾,谁在楼上,谁在哪个环节,谁做什么,分工非常清晰。而这一切这么清晰,是一位叫Kelly的妈妈,她也是我的学员。有她总指挥,我们办得非常井井有条,非常棒!这场讲座。


不但所有的门票都卖完了,而且很快就卖完了。而且过道上都坐满了人,那场讲座爆满!






更让我们自豪的是——整场讲座,虽然有赞助商,我们只在前面说了一点点,然后整场讲座都真的是简·尼尔森把她的心血,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,非常棒的一场讲座!


更让我们自豪的是这场讲座里所有的实例故事——分享到工具以后,我们会讲一个实例故事。所有的实例故事都不是外国人的,都是我们自己一手的,也就是我们这些志愿者妈妈的——有Linda跟她儿子的故事,有虫虫跟她儿子的故事,当然也有我跟我女儿的故事,有梁良跟她学生的故事。


我们都穿着白T恤,就在会场里。所以让那些来参加讲座的家长们,一说到这个故事,他一扭脸就可以看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。


非常落地,充满干货,而且非常真实的一场讲座!



与此同时,我从2012年初开始收集我的学员写的正面管教的实例故事。也很感激当时还在广东教育出版社工作——现在她是一个很知名的“童书妈妈”,也是一个开微课的妈妈,叫做三川玲,很多很多家长都知道。


她当时找到我,让我出一本正面管教的实例书,从2012年初开始收集故事到2013年5月份这场讲座之前,这本书就出来了,全部是真实的实例故事,叫做《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》。我要非常感谢——首先这个出书的速度,三川玲做了这么多年图书编辑,她都很吃惊。


这本书里面,共有18位妈妈,除了我以外,还有17位,她们全是我的学员。特别特别感谢她们把她们的实例故事贡献出来。


而且当时能出这么快,还有两个人,一个是前面看到的王欣,还有一个是我的学员,她叫范小猫,她们做了很多的文字编辑工作。


而且当时广东教育出版社负责这本书的——他们又专门成立了一个记者小团队,因为妈妈们开始写的这些故事呢,因为没有受过专业的书写训练,所以都是很朴实的记录。有的时候文法不通啊,有的时候信息不全啊。


我记得很清楚,当时在飞机上都还在编辑这些故事呢。 我看完一篇故事,我就在下面写出一些问题——就是需要补充的信息呀,需要核实的信息啊等等。然后发给三川玲。


三川玲再请她的这个——其实是编辑组成的记者小团队,再给这些妈妈们打电话,一个一个的问题去问,再把这些信息添加或者修改。


这样这本书,在简·尼尔森2013年5月来深圳做讲座之前,竟然编辑、排版、印刷全部完成。


当时三川玲说,让深圳这边的经销商运500本到报业大厦的现场去卖。经销商都不愿意,他说:“我能给你100本就不错啦,哪可能卖的完。”也很感谢三川玲对我的信心,对这本书的信心,我们当时就运来了500本,全部卖光。


     

这场讲座里,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观众,就是我女儿。


当时我女儿也在场,她除了听了讲座,还玩了一会儿手机,是我们团队的两个妈妈帮忙照顾她。


这张照片,是讲座结束以后,观众们都走了,我们在舞台上拍一些照片。


哇,我女儿上来以后就给我好大的拥抱,她说:“Mommy, I'm so proud of you  !”她说非常以我自豪。


讲座结束后,简·尼尔森还专门给我们的团队做了培训。




这是简·尼尔森,她做完讲座的第二天都没有休息,就到我们当时已经租了场地,下次会说详细些,来给我们做了整整一天的培训。


有很多的核心活动、核心工具。我们因为前面没有人教嘛,那时候挺多的迷惑,很多很多的问题和不解,简·尼尔森手把手的给我们做了一整天的培训。


我记得很清楚,就是有一个工具叫做“有效跟进”。这“有效跟进”有四步,其中的第三步是“带着理解的微笑,沉默的看着孩子。”


这一个我们当时没有一个人知道怎么做,我也不知道怎么做,我说:“什么意思啊,根本get不到。”


然后在培训的时候,我就专门提了这个问题,简·尼尔森当场给我们做了示范。    

 


她就是这样沉默的,可是眼睛里面全是爱的,看着那个闹脾气的孩子。 然后扮演孩子的人就不知道怎么了,就很温暖,然后就不再闹脾气了。


她们觉得好神奇呀,于是她们说是这样吗,我也来试一下,感受一下。图片里是Kelly,后来还有木木,还有Linda,都让简·尼尔森手把手的教了这个工具。


我记得当时Linda后来分享——她说:“当简·尼尔森那样充满着爱,带着理解的微笑,就是那样静静的看着她的时候,她突然有一种心里的脾气都没有了,委屈也没有了,她就很想趴在她的怀里大哭一场。”


这是我体会到,让我们所有人都体会到——正面管教,它的精髓到底是什么?它不是变相的新武器,而是发自内心地爱孩子、尊重孩子,这样这些工具才能有效。


这以后,我的课程也发生了井喷状地增长,开始收到外地邀约。




 

感谢长沙的敏畅、青岛的海燕、西安的郭琼。


这是我最早接到的三个外地班。最早是长沙,然后是青岛,然后是西安。这是因为有这样的人,她们相信我,她们帮忙组织客户、组织人、找地方,花了很多很多的心血和精力。


当我接到邀约的时候啊,那个心里真的是又激动、又紧张、又有压力,但是也很有成就感。所以就会想:一定不要辜负人家,一定要去把课讲好。



而且我现在还记得——就是在长沙敏畅她们那个班,刚好最后一天是我的生日,结果她们给了我好大一个惊喜,我也没有告诉任何人,她们自己知道,然后自己准备的惊喜,我到现在还记得。


这些热闹、热情的同时,也有很多混乱和不足。




这个白板,就是我们2012年底,第一次开一个股东大会。


13位股东——全是家庭妇女


当时连文字的东西都没有,就是这样在白板上,大家都是拿嘴说的,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。所以这个人说我投资,我愿意出10万,就写下10万。那个人说我愿意出2万,就写下2万。”


然后什么法定公积金、任意公积金,这些我都不懂。幸亏当时的李丹就是Linda,她还比较懂。这些里面比较专业的词都是Linda说的。


其他的全是大家,就是想一出是一出。你看那个岗位工资还写的是补发,因为那个时候大家虽然说要投钱,可是实际上谁也没有钱,大家都是拿嘴说的。然后我们当时就说,咱们打白条儿吧,就是这样的。


特别逗的是,这个没有变成现实,我们以为可以。一共13个人,比如你看当时的Louisa,她不是真的住在深圳,她住在杭州那边,但是我们也不懂嘛,然后就这么拿一个白板,这样写完以后,第二个星期就让Linda她去银行还是工商局注册,人家银行都不给我们注册。


银行说,哪有你们这样的。你这13个人,你知不知道以后有很多文件都需要13个股东同时签字呢,你能同时把这13个人都找来吗?然后我们才说:“啊,还这样儿呢。”看来果然不可行。


我记得当时是谁的老公啊,我忘了是谁了,回去跟她老公说,她老公说:“你们这简直就是一群家庭妇女在一起过家家。”


所以后来就跟大家一商量,就算了,还是变三个股东吧。所以团队最开始的三个股东就是我,虫虫,还有Linda——就是我、李丛和李丹,下次分享我会具体说。


还有一个不足之处,就是当时的市场部分,非常的幼稚。因为幼稚,所以很混乱。


我记得当时有一个我的学员,她叫Cici。她自己是做房地产销售,做了很多年,非常有经验,而且位置也比较高。她很愿意帮我做市场,于是她就来找我了解这个课程,了解我的想法,了解我的规划。


她跟我说完以后,我一句话都没听懂,我根本不知道她在说什么,然后我就瞪着两个大眼睛看着她,她就很无奈地摇了摇头。


然后呢,她说我们先从课程介绍开始,她说:“比如你要去给别人介绍你这个课做什么的,你怎么说?”


我就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。她说:“哪有你这样说话的,你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,你完全没有站在学员的角度。”


这句话,我当时都不明白,都过了三四年,我才明白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,终也于学会站在学员的角度说话。


还有一次是涨价风波,是我的第三个班还是第二个班开完以后。


我不是刚才说了吗,教材也在不断的调整,课程也在调整,挺热情,但是也很热闹,也很乱。于是我决定把最开始是15个小时的课改成30个小时。


我先开了一个体验课,来了将近30个人,还挺好的。上完以后呢,那时候大家都是冲着1500来的,结果上完以后我就说学费3000,1个报名的都没有,零。


我才知道:哦,原来要涨价,不能这样子。人家来了以后,再当着人家面张嘴,就说涨价。


好在我对正面管教这种朴实朴素的风格,我也有。我就和Catherine,当时Catherine还是我的搭档。我就和Catherine拿着这30个人的电话号码,从中间一分,你一半儿,我一半儿,你打上面15个,我打下面15个。


一个一个电话打,一个一个的跟人家解释为什么涨价,因为我们的课时增加了,还有什么什么原因。就这样,我俩各15个电话打完以后,来了8个人,那一期课就开起来了。


借这个机会,我也在这里向一位曾经的学员道歉:


因为那个时候对市场也不懂嘛,也没有什么——比如说怎么请假呀,怎么补课呀,怎么退费啊,退学费,不能来或者怎么样,都一点儿概念都没有。


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情,就是我有一位叫杨尔清的妈妈学员,她交了学费,但她后来家里临时有事情,她是真的有事情,我忘了是什么事儿了,她来不了了,她就问我们说能不能退费。


因为我们当时自己都还踉踉跄跄,所以别人已经交了钱,还要再拿回去,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让人很恐惧的事情。


当时我记得我跟Linda和虫虫商量的时候,我们都挺幼稚的,想:我们可不能开这个口子,开了这个口子,要是别人都来退费,那可怎么办呢?我们的课开不起来了。


于是呢,我就记得很清楚,我跟尔清打了好几次电话,有在地铁上、有在回家的路上。就是发生争执,吵起来了都,然后死活不给尔清退费,尔清当时非常非常生气。


我忘了当时是1000多还是2000多一点儿,反正大概一两千块钱。我猜尔清,就是想:算了,我不跟他们生那个气了,这几天大不了我不要了。后来尔清就没有再跟我们联系过。


今天,我也不知道为什么,大概是上帝的旨意吧,现在就是最好的弥补机会。所以,我刚才又找到了尔清的电话,我在开始之前,就给尔清打了电话,也请尔清来听。


我不知道尔清在不在,如果在的话,我想跟尔清道歉——为我们当年的幼稚、固执、不懂事儿和毫不体谅而道歉。并且,我非常愿意现在把当年欠尔清的学费全部退还给她。


关于这个初始阶段,我的一位朋友给我的一句话,对我影响很大:Meet  people  at  where  they  are 。


我当时在上课,我的教材来回变。然后有的时候上课,不管是带领活动、还是工具,会有一种我也觉得不舒服,学员也会觉得不舒服的感觉,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问题。


我总想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再多讲。我越讲那个课越没意思。当然我现在说这话,并不是说我的课不好,我的课都还可以。从开始到现在,我很努力,也比较有悟性,又在不断的磨课,所以课讲的总体来说还挺不错的,但是有过很多磕磕绊绊的时间。


我曾经跟一个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的一个朋友,一个美国人分享我当时遇到的课程教学里面的这种——算是磕磕绊绊吧。


他跟我说了这句话“Meet  people  at  where  they  are 。”意思是:要在学员所在的地方去和他们见面,这是字面的意思。


真正的含义就是,不是要把学员拉到你想让他们去的地方,而是以他们为主角,走到他们所在的地方,和他们一起,帮助他们学习和前行。


那不同的学员,他的程度不同,我就需要对每一位学员主动积极的关注,看到他们在哪儿,然后我要走到他们所在的地方,而不是强迫他们学会我觉得他应该学会的东西,这句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。


每个阶段都有一句对我影响很大的话,我会分享给大家。


我和Catherine第一个月的收入是:96元。


那个时候Catherine跟我说没关系,就算有96元,我们没有亏本儿,我们还挣了钱呢,这是个好的开始。


但我那个时候不是已经离婚吗,我要自己租房子住,我没有足够的收入,只好借钱去付房租。我现在都很感激,我记得虫虫当时两次借给我1万块钱,让我度过当时的那个经济的难关。


现在我的正面管教课程还在继续,课程越来越多。有两件事,不论是初始的充满热闹、热情的那一两年,还是现在,我都没有忘、没有偏离:


一个呢,就是我没有太多的牺牲陪孩子的时间。我记得当时不论是跟我来谈合作,还是我们要团队磨课,还是上课,我经常说的一句话都是:“我三点之前必须回到家,因为我要接我女儿。”


所以那时候我女儿上学,早上走了以后我就工作。不论做什么,三点,我工作的时间就是到三点停。


而且我那时候一个人带孩子嘛,我也没有老人。如果我去外地上课的话,当然孩子周末都会回爸爸家,爸爸是个非常非常好的爸爸,我女儿很幸运。


我有时候开玩笑,我说每个女人都应该离一次婚,当然这是玩笑了,无论怎样,我没有太牺牲陪孩子的时间。


所以,我和我女儿一直到现在关系都非常非常好,我们俩是最好的闺蜜。



这是她一年级毕业的时候,她得了一个奖状,是叫做Global Citizen。当时一个班只有一个学生,她就是她们班唯一的那一个学生。


这个就是我现在教的学校讲师班学的这个体系也可以称为“社会情感学习”。它讲五个核心技能,核心内容一个是自我意识,第二个是自我管理,第三个是社会意识,第四个是人际关系技能,第五个是负责任的决策技能。


而当时他们的这个Global Citizen叫做“地球公民”这个奖项,就是除了文化课成绩以外还非常注重这五个技能,只不过他们用的词不一样而已。


我女儿当时是她们班唯一获得这个奖项的学生。


第二点一直都没有忘的,就是我一直很明白——就是我自己只是正面管教这个知识的通道,我不是源头。


简·尼尔森是源头,阿德勒是源头,德雷克斯是源头,琳洛特是源头,我不是。


我恰恰是——非常幸运的得到了这样的一个恩赐,让我有这样一个工作。就是我最开始说的——我是一个平凡的女人,我是一个平凡的妈妈,我只是很幸运的得到了一份自己很热爱的工作,这是一种恩赐。


所以我一直到现在,尤其对学员,我没有自以为是的感觉。


我非常非常的看重课程,也非常看重学员。


而且真的是,这个正面管教让我首先成为一个好妈妈,这一点我永远都不会忘记。


我也很希望,我现在虽然不是正式的老师教学生,但我知道我是个好老师。我随时可以回到课堂里教课,不管教多大的,就跟我从高中开始做的事情一样,从一年级的孩子到成人——成人几十岁的学生我都能教。


我能有这么一个这么热爱,而且又能让我生存和发展的工作,这么七年,这点从来没有变,我非常非常的感恩。


就像今天的分享,我也很感恩你们也是跟我一样,也是平凡的家长,平凡的人。所以我也很感恩你们把时间花给我,就是希望大家能对我更了解吧。


我的分享结束了,非常感谢!感恩你们!



--end--